😓 undefined:Sorry your JavaScript is off or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
2025/03/25

對等關稅來勢洶洶! 驚傳台灣被列入「骯髒15國」?

報告摘要

川普將對美徵收高關稅的國家稱為「骯髒15國」,台灣也名列其中。

骯髒15國將在4月2日收到川普政府認為的「合理」關稅稅率。

唯有調整貿易結構、降低關稅及擴大採購才能降低高關稅衝擊。

引言

距離對等關稅的宣布日益臨近,各國對於川普將課徵的關稅水準相當忐忑。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3月18日在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指出,川普政府將會如期在4月2日推出對等關稅,其中每個貿易夥伴都會收到一個數字,代表各自的關稅稅率。他強調,川普政府將特別關注對美國徵收高關稅且貿易量大的國家,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台灣也名列其中,台灣是否將面臨高關稅衝擊?

一、台灣為何被列入「骯髒15國」? 

美國政府計劃調整對外關稅政策,推動「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針對對美國產品課徵較高關稅的國家施加更高的進口關稅。貝森特表示,各國將在4月2日收到一個「數字」,代表華府認為該國應該負擔的關稅稅率,這可能會影響包括科技、製造與汽車產業在內的多個貿易領域。

貝森特並未指出骯髒15國包括哪些國家,然根據《路透社》表列,美國的前15大貿易夥伴包括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南韓、台灣、越南、英國、印度、荷蘭、愛爾蘭、義大利、法國、巴西,應該就是其名單。《路透社》報導,台灣之所以被納入「骯髒15國」,主要與對美貿易量大且關稅較高有關。在美國前十大貿易逆差國中,台灣排名第六,逆差額高達739億美元,自然成為美國關注的對象。

美前十大貿易逆差國中,台灣排名第六

資料來源:Bloomberg;永豐投顧整理,2025.3.24 

此外,是關稅的差距。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美國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為2.2%,台灣是1.7%,但台灣的簡單平均關稅稅率則為6.5%,遠高於美國的3.3%。其中,對美國進口車的關稅尤為顯著,油車關稅達17.5%,再加上貨物稅(25%至30%)、營業稅(5%)等,累計稅負高達 55%至61%,甚至若完稅超過300萬,還需額外支付10%奢侈稅。

台灣的簡單平均關稅稅率的確高於美國

資料來源:WTO;永豐投顧整理,2025.3.24 

台灣對美國課徵的高關稅,與本地產業結構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汽車產業方面,政府多年來透過高關稅來保護國內市場,導致進口車價格飆升,影響消費選擇與貿易公平性,這很可能讓川普大作文章,要求我國降低汽車關稅,或是提高對台灣產品的關稅。

由於台灣並無汽車銷美,因此最可能被課徵的就是半導體與電子產品。由於我國銷美產品多數集中在科技產品,以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為例,台灣是美國科技供應鏈的重要夥伴,台灣半導體產品占美國進口比重高達40%,名列第一,若美國提高對台灣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或其他商品的關稅,將可能影響台積電(TSMC)、鴻海(Foxconn)等科技大廠的出口競爭力。

台灣的半導體出口占全美進口40.3%,獨占鰲頭

資料來源:MS;永豐投顧整理,2025.3.24 

二、台灣是否有可能避開高關稅? 

美財長貝森特說,4月2日對各國給出的數字(關稅稅率)反映這些國家自身的稅率、非關稅貿易壁壘、匯率操縱、不公平融資與勞動力壓制其他因素等,但美國會給談判機會,若這些國家停止非關稅壁壘等行為,便可避免被加徵關稅。言下之意就是,只要順著川普的意思做出改變,就有可能避開高關稅的衝擊。

三、台灣如何避開高關稅?  

至於川普想要的是甚麼? 台灣應如何應對來避免高關稅? 我們認為可能有下列幾種方向:

(1)調整不對等關稅,釋出善意

台灣為了保護自身產業,某些產品進口關稅偏高的確是事實,我們可以從下表知道,美國輸台的產品中,有許多都有較高關稅,如牛肉、豬肉、肉製品、奶製品、汽車等,這些都可能被美國列為必須調整的項目,尤其汽車總稅負高達55%~61%,極可能成為美方攻擊焦點。我方應優先針對美方關切的高關稅品項進行階段性調降,展現調整意願,再評估調降關稅對本地產業影響,進行配套補貼或轉型協助。

台灣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的確相當高

資料來源:台灣海關稅則資料;永豐投顧整理,2025.3.24 

(2)增加對美商品採購

賴總統3月20日出席美國商會2025年謝年飯時提到,美國要推動本土製造業再工業化、以及鞏固高科技領導地位,成為世界AI中心,台灣就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夥伴。政府會持續整合國內相關部會、接軌國際標準,創造更友善的投資環境,另外台灣準備擴大對美國的採購,無論是工業產品、農產品或天然氣。尤其是天然氣,阿拉斯加的天然氣品質好,運輸到台灣的距離也近,因此,台灣很有興趣採購阿拉斯加的天然氣,這不但符合台灣的需求考量,也符合台灣的能源安全。因此,我方應以政府層級簽署長期進口協議,穩定對美採購量,並推動公營事業(如台電、中油)優先使用美國能源產品。

(3)擴大對美投資布局

中美貿易戰後,許多台商調整供應鏈,為了就近服務美國客戶,已經有多家廠商進駐美國設廠,四年前當台積電到亞利桑納州投資,創下當時規模最大的外國在美直接投資案,這幾年來,美國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投資對象。2024年台灣對美國的直接及間接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四成以上。3月3日台積電宣布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共1650億美元)再次刷新紀錄,台積電此舉受到川普的高度讚揚。事實上不只有台積電,環球晶也將在德州設立全美最大的 12 吋矽晶圓廠,後續會有更多產業跟進。

此外,為因應墨西哥可能被加徵25%關稅,許多在墨西哥設廠的電子大廠也紛紛有加碼擴大美國投資的計畫,這些投資計畫應能讓川普感到滿意。政府可鼓勵更多台灣科技與製造業者赴美設廠,深化供應鏈完整,或設置政府支持基金(如技術合作、融資保證)降低企業對外投資風險。

原設廠在墨西哥生產的台商已有擴大投資美國計畫

資料來源:永豐投顧整理,2025.3.24 

(4)增加國防開支

川普一再表示,韓國、日本和台灣應該增加國防開支,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柏吉(Elbridge Colby) 3月4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重申了這一呼籲,即日本應將其GDP的3%用於國防,並呼籲台灣也應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台灣軍費遠遠不足,應該接近GDP的10%(呼應川普先前的說法);他未來的目標是避免讓台灣引發與北京不必要的衝突,為美國爭取時間改善美中軍事失衡。然而,我們的國防開支對GDP佔比為2.5%,與日本的1.4%、南韓的2.3%相比,並不算低。

我國國防支出對GDP占比並不算低

資料來源:CEIC,MS;永豐投顧整理,2025.3.24 

為了因應川普施加的壓力,日本、南韓和台灣等國都已制定計劃在未來幾年增加國防支出,然而,一些經濟特有的挑戰將成為將國防開支提高到美國所要求的水平的障礙:

  • 日本:日本官方設定了一個目標,即到 2027財年將國防支出佔GDP的比重從目前的 1.4% 提高到2%。石破茂首相反對進一步增加國防開支,他表示“日本的國防預算是自己決定的,不應該根據其他國家的要求來決定”。此外,隨著日本人口結構趨勢的惡化,高齡化程度日益嚴重,政府將面臨社會福利支出負擔的增加,從而限制其增加國防開支的能力。

  • 韓國:政府已將2025年的國防預算設定為 GDP 的 2.3%。然而,鑒於國內政治局勢並不穩定,短期內的額外支出將受到限制,任何追加預算方案帶來財政刺激的機會都是有限的。在 2023年12月公布的2024~2028  年的中期國防藍圖中,國防部計劃從 2024 年到 2028 年每年增加7% 的年度國防預算,到2028年國防支出將增加到80兆億韓元,約佔GDP 的2.7%。

  • 台灣:台灣的國防預算年年攀升,行政院編列的2025預算案中國防開支為6470億元,較2024年增加6.6%,對GDP佔比為2.45%。賴總統已表示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逐漸達到GDP 3%以上的目標,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強化台灣自我防衛力量,也會和美國等民主國家加強合作,共同守護區域的穩定及繁榮。然因朝小野大,在立法院占多數的反對黨推動了大幅削減/凍結開支,並將有權投票決定是否通過擬議的特別預算,此為國防開支能否順利增加帶來挑戰。台灣或可仿效南韓作法,擬定跨年度、具彈性的國防預算架構,避免年年重啟討論。

我國國防預算占GDP 2.45%,較2024成長6.6%

資料來源:國防部;永豐投顧整理,2025.3.24 

(5)非正式途徑展現善意

川普重視「交易」與「政績」,可透過非正式政治與經濟手段提升互信。建議可加強美台高層互訪與私密協商管道,搶佔談判先機。運用在美國有影響力的智庫、產業組織中強化台灣政策遊說力道。

四、結論

面對川普「對等關稅」的實施,台灣若希望避免高關稅衝擊,應主動調整貿易結構、降低敏感品項的關稅稅率與障礙,同時以擴大採購與投資深化雙邊經濟連結以展現誠意。此外,適度提升國防支出並強化非正式外交溝通,也有助於在政策風險中爭取談判空間。唯有前瞻規劃、全方位應對,方能在貿易戰陰影下避免被課徵高關稅,維持台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